如果以仪陇县城为基点眺望开去,那它们就是两座相当遥远的 桥。它们的名字也取得蛮好,一个叫板桥,一个叫龙桥。
无论你从仪陇的哪个方向前往这两座桥,都要经过一个地方, 那就是三河。
顺着三河老街上那条窄窄的巷子穿出头,跨过一条小河,车开 始顺坡而上,且越来越陡,至山腰时,已经一边是高山,一边是深 谷的景象。山愈高,谷愈深。虽然斯地海拔不到七百米,但车至山 顶,人们大抵都能找到“高路入云端,险处不需看”的感觉。一位 在板桥工作多年的干部感慨地说,三河到板桥不到二十公里,但公 路还是泥结碎石路的时代,每逢下雨,进出都要三小时左右。而一 位曾在县委宣传部工作的女干部的娘家就在这一带,她曾经详细地 讲述过有一年春节背着娃娃回娘家的情景,一家三口在雨雾和泥泞 中几乎是连滚带爬,走到家门口,已然成了三个泥猴,让娘家父母 好半天都没反应过来这些人是谁。
上得山来,自然要下得山去,依旧是傍山而行,依旧是高山深 谷。但下山总是比上山要轻松得多。渐渐地,山隐在身后的云雾里,
而眼前却开阔起来,当一条弯弯的小河以细波澄碧之美跃入眼帘时,
我已知道,离板桥不会太远了。
果然没出一根烟的工夫,一处 20 世纪 80 年代粮站或供销社风 格模样的建筑便满目沧桑地迎面而来,车道也在不远的前方戛然而 止。下得车来,一看挂在门楣之上的铭牌,写着“府街”二字。
板桥的历史很久远,可上溯至魏晋、隋唐。以至于一见“府街” 二字,我便有了这里是否曾经有过什么府存在过之类的臆想。但乡 上的干部很快让我失望。他们介绍说,这里是一条新街,之所以叫 府街,是因为乡政府就在这条街上。我放眼打量,这条约五十米长 的街上,乡政府大院居右,而农村信用社居左,两大与农业、农民 和农村息息相关的机构济济于一街之上,端的是方便了农民,并让 短短的一条府街有名有实了!
走到府街的尽头,从地理上分析,这是一处山崖,但就在山崖 之上,陡陡地向下躺着一条小巷,这就是老板桥最早的出入口了。 当地人说,府街其实是近现代场镇发展的产物,而在 1949 年以前, 府街还没有出现在板桥。我举步拾级,缓缓向下,近九十级台阶, 设有八处缓冲街沿,给脚步以抑扬顿挫之快感。巷子窄窄的,房子 老老的,石阶有新有旧,旧的棱角圆缺,苔藓黝黑,沧桑老态,莫 辨年龄。新的显然是后来维修的产物,从石质到工艺,都能分辨出 现代手工浮躁而应付的痕迹,一些杂草与丛生植物从石板与石板间 的缝隙里顽强地钻出来,或坚定不移地爬上街边的墙壁,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