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日,对会理县来说是个重大的日子。在历时四年的申报后,会理县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百一十八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既是先辈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也是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成果,更是千千万万受会理文化熏陶,为丰富会理文化、增添古城文化内涵的文化人辛勤耕耘的结果。县文化馆馆长陈德平就是受会理文化熏陶、感染,最终又为传承、繁荣、发展会理文化做出积极贡献的会理人。
德艺双馨得民心
都说文化人才会聚的地方不好管理,况且文化馆有那么多国家级、省级书画家、音乐家、舞蹈家等,但陈德平这个馆长一干就是18年,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走进文化馆办公室,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奖牌和各式锦旗。是什么让陈德平这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带领出了这样优秀的团队,别人说这就是他的魅力,用馆里上上下下人的话来说,就是他能“服众”。
陈德平自身的能力是得到大家认可的。他的父亲是川剧团成员,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就有文艺天赋,打击乐、长号、竹笛、唢呐、萨克斯等乐器他都有接触,1979年被招入川剧团后,他虚心向老艺人请教,肯钻好学,很快就在团里充当主要角色。1997年12月调入文化馆当馆长后,他广泛涉猎舞蹈、声乐、书法、美术等。馆里老艺术家余尚义说:“他并不是样样精通,但他都懂,不会开‘黄腔’,能说在点子上,大家都服他。”
陈德平是高风亮节的。馆里有评先选优的机会,他都让出来给一线职工。他现有的一个荣誉仅仅就是2013年被县政协评为“优秀政协委员”。职称评定也是一样,直到现在他还是中级职称,而这个职称也是在2002年的时候,州文化局领导发现他竟然还是“助理馆员”的低职称后才特意为他安排的。馆里职工参与了创作,他积极为大家争取创作经费,自己分毫不取……
陈德平是“老痛风”,2005年他准备带队参加在雅安举办的“四川省第一届旅游发展大会”,痛风又犯了。在会理,馆里的同志把他背上了车,为了能更好地带队,在西昌住宿的时候,陈德平一天吃下了秋水仙碱12片,比平时的剂量大了一倍,半夜他开始上吐下泻。第二天早上,同事们在卫生间找到了他。医生说他没有出现生命危险已经是万幸了,因为秋水仙碱对胃粘膜的损伤破坏非常严重,服多了会中毒。带队的县领导多次劝他回家休息,但是他还是坚持带队参加完全部演出。
身先士卒做表率
“抓创作,出精品”,这是陈德平的治馆思路。为了搞好创作,陈德平带上编创人员,深入边远山区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搜集素材,多次到大凉山的腹心地带——美姑、昭觉、布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