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一切皆有可能——记会理县力马河管委会主任张兴明

书名:身边的共产党人. 第四辑 作者:王玉萍 字数:38426 更新时间:2019-12-13

  “县上可不能把我们的张主任调走啊。”“就是,就是,要是把张主任调走了,我们去哪找这么好的主任!”“张主任到力马河两年,大家看看这里的变化多大。”这是力马河居民对管委会主任张兴明的评价,只要走在力马河棚户区的街巷,就能听到居民们发自内心的声音。

  “新官上任”第一夜

  2012年3月31日,时任会理县蚕业开发公司副经理的张兴明,被一纸调令委派到了力马河任管委会主任。

  “听说力马河穷,没想到这么穷!”刚刚从农业技术岗位转任行政岗位的张兴明走在力马河的小街上,看到败落的社区,他小声地嘀咕。水毁的河堤只剩下残垣断壁,河道内杂草丛生,河道两岸的民房经常遭受河水浸泡;狭窄的水泥街面被过往车辆碾得稀泥四溅,街道两旁垃圾遍地;随着夜幕降临,整个力马河陷入一片黑暗,街边的路灯成了摆设,没有一丝光亮……这是力马河留给张兴明的第一印象。

  上任当晚,张兴明就翻看了原镍矿的遗留档案,详细了解了力马河的历史沿革和当地居民的基本情况——力马河管委会辖南、北两个社区,共有1742户3025人(常住人口347户1077人),全部为原四川省会理镍矿政策性破产关闭后留下来的退休工人、下岗职工和职工遗属,其中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和遗属抚恤待遇的就达1507人,占全部户籍人口的49.81%。

  “先把所有居民都探望一遍,了解他们的想法;加大宣传力度,奔走各级政府,让社会了解力马河的贫困,请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先维修社区基础设施、落实低保政策、完善办公网络……”这些想法在张兴明脑子里反反复复地萦绕了一整夜,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他知道,从今天起,他担起的是对3000多贫困居民的责任,是一名共产党员对老百姓的责任,这分责任重于泰山!

  一心为民的“眼镜主任”

  在刚上任那段时间的走访中,张兴明发现居民们居住的棚户区卫生条件非常差,1000多居民上厕所仅靠各条路口的12个公厕,且全部都是四面透光、屋顶漏雨的烂棚子,臭气熏天,让人无法入内。他首先到县上找分管县领导争取了5万元维修资金,自己又到建材市场精打细算地购买建材,请来工人对12个公厕进行全面维修,给厕所换上了灯泡。

  为加强对公厕的管理,他决定利用管委会的自有资金设立公益岗位,选聘居民对公共厕所进行管护。消息传出去后,很多四五十岁的居民纷纷来到管委会争取这个每月只有300元补贴的公益岗位,“300元的一个岗位就让居民争得如此激烈”,张兴明震撼了。“岗位只能给最需要帮助的居民!”面对众多居民的申请,张兴明内心感到无比难过。通过社区居委会的摸排,12名特困居民很快正式上岗,居民的如厕问题、公厕管护问题和特困居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就此解决。

  紧接着张兴明又召集管委会班子开会,了解路灯照明情况。老职工告诉他,力马河街道晚上路灯不亮是因为白炽灯耗电量大,管委会无力支付高额电费,不敢送电。“竟然还有付不起电费的部门?”他惊奇地问。“力马河管委会是居民区,没有土地,更没有产业,哪来额外的钱交电费?”管委会副主任老罗无奈地告诉张兴明。“不行,改革开放都30多年了,绝不能让一个社区连照明路灯都点不起!”一散会,张兴明就马不停蹄地跑到县上筹集资金。通过多方努力,他找来3万元钱,对社区53盏路灯进行了全面维修、更换,又把灯泡全部换为节能灯,这样一来,公用电费大幅下降,居民们再也不用夜晚摸黑回家了。

  两个小小的变化,却为居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才来那个眼镜主任还是可以,像是给我们办实事的。”“眼镜凶哦,要得来钱并且花在刀刃上!”社区居民们悄悄地议论着刚刚上任的“眼镜主任”。

  事必躬亲的“保姆主任”

  力马河的棚户区全部分散在河道两旁,依山而建,没有垃圾回收设施,居民们习惯将生活垃圾用袋子一装,随手往门前山下一扔了事。久而久之,山洼里、路两边堆起了大大小小几十座垃圾山。刚解决了居民如厕和路灯照明问题的张兴明,又带领管委会和居委会干部扛着锄头、铁锹来到棚户区,发动居民一起清理垃圾。他们对清理出来的垃圾进行焚烧,由于垃圾太多,焚烧时火苗竟蹿起3米多高,烧了整整一天。

  清除成堆的垃圾只是治标,要治本还得再想办法。

  第二天,张兴明就离开了力马河,这次他走了整整一周。一回来就召集班子成员激动地宣布:“同志们,财政局、规住局和城管局给了我们18万,我们可以修垃圾池、买垃圾桶了!”张兴明连日奔走的疲倦被这分激动深深地掩埋。很快,社区各条道口的垃圾池就修了起来,小巷口也摆放了垃圾桶,每天下午,还有垃圾清运车到各路口清运垃圾。为了彻底整治环境卫生,他又发动管委会和居委会干部分头挨家挨户介绍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居民将有机垃圾进行分类焚烧,用于周边农田供肥。这样一来,居民废弃的垃圾量大幅减少,整个社区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

  “只要我们将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我们举过肩头”,张兴明常常用这句话鞭策自己。同时在社区的大路旁挂起了 “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的固定标语。自此,力马河管委会的干部们以实际行动做好点滴小事默默地为居民服务。

  整修农贸市场、重启医院运转、维修过河钢桥、新建水毁河堤、架设引水管道……一件件关系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小事”在张兴明的亲力亲为和力马河管委会一班人的群策群力下得以解决。

  分文必争的“小气主任”

  原会理镍矿破产前,在成都和昆明都分别购置和修建了房产,企业破产后,资产移交力马河管委会管理,社区各类生活设施的维护全靠这些资产收益支出。

  张兴明上任时,正值成都市成华区城市改造征地拆迁工作推进之时,力马河管委会位于火车北站的门面也在拆迁计划中。成华区政府想以293万元的拆迁补偿价格征用该处房产。经过仔细测算,张兴明认为以这个价格征收,力马河要吃大亏,且如果房产被征收,今后社区基础设施的维修资金从何而来?于是,他连夜赶赴成都,开始了与成华区政府长达一个月的持久谈判。期间,拆迁公司找到他诱之以利,张兴明丝毫不为所动,自己跑到区政府找到分管城建的副区长,反复诉说着力马河居民的生活窘境:“领导,请你们到我们力马河社区去看一看,当你们看见居民的穷样,就不忍心以这么低的条件征收居民们的财产了。”经不住他的软磨硬泡,成华区最终与力马河管委会签订协议,以皇经社区6间门面置换火车北站的门面。一个月的时间,张兴明为力马河的居民们换回了价值400多万元的房产,仅房产的现值就比原先的征收补偿款高了100多万元,后期房产增值和租金收益不可估量。

  如今,力马河管委会位于昆明的房产也面临着产权纠纷。他们聘请了律师,正在与对方进行博弈,张兴明不知疲倦地奔波于力马河和昆明之间,只为帮助社区居民争取合法权益。“力马河的居民这么贫困,这些资产和收益就是大家的救命钱,一分一厘我也要把它争回来!”张兴明如是说。

  不懂“规矩”的“越级主任”

  力马河社区居民的住房,80%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矿初期,按照“先生产、后生活、先治坡、后置窝”的办矿理念修建的干打垒平房。经过几十年的扩建,形成了大面积的棚户区,居民区内房屋低矮潮湿、排水不畅、电路老化,安全隐患十分突出。

  2012年,刚刚上任的张兴明时常在不足一米宽的棚户区巷道内穿梭,望着齐耳高的窝棚,他的内心百感交集:棚户区居住的老人都是为共和国镍金属冶炼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功臣,我作为组织派来的干部,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改变他们的居住现状,让他们安享晚年!从上任那天起,他就不停地奔走各方,呼吁社会各界向困难居民伸出援助之手。

  2014年,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力马河迎来了春天。得知州委督导组要找全县领导干部谈话,张兴明觉得难得的机会来了。他找到县委活动办,请求与州委督导组许正模组长谈话,他要把力马河居民的困难反映给上级领导……在张兴明的努力下,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冯斌,州委第6督导组组长许正模、副组长刘跃民等领导先后到力马河社区调研,力马河扶贫工程被州委督导组和县委、县政府列为教育实践活动2号工程。

  通过他的不停奔走,力马河社区贫困状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空前关注。县委李怀良书记深入力马河调研时了解到社区居民现状,当即减免力马河管委会18万元的非税收入。县委活动办发文明确21家县级部门定点认领帮扶30户特困户。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对力马河300余户居民的帮扶实现了全覆盖,各级各单位干部职工为力马河贫困居民送去各类慰问品、慰问金50余万元。

  “一定要乘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春风为居民争取更多的利益。”张兴明脑海里不断盘算着如何为居民办更多的实事、好事。为了给力马河居民们争取项目,他数次越过县委、县政府,将电话直接打给许正模组长,询问项目资金的落实情况。这位不懂“规矩”的“越级主任”,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共向州、县各级部门争取资金230余万元,对居民老旧房屋、用水管网和消防设施等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

  在为居民们解决这些燃眉之急的同时,力马河棚户区改造计划也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的议事日程。如今,张兴明仍然马不停蹄地带领管委会一班人奔走于省、州、县各级部门,为力马河的居民们咨询政策、寻找项目、争取资金……

  信任其实很简单,就是为村民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何法融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