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出生于西汉末年,曾是太学高材生,后因怀才不遇,成为著名的隐士。孟光,与梁鸿同乡,因慕梁鸿志气高节,声言非梁鸿不嫁。二人婚后,举案齐眉,成为夫妻和睦互敬的千古佳话。
一 高节之士梁鸿
梁鸿生于西汉末年一官宦之家,父亲梁让为西汉都城长安城的城门校尉。都城长安共有12个城门,每个城门设一城门侯,每个城门侯领兵数百人,专职昼夜轮值守卫该城门。城门校尉是这12个城门侯的上司,统领京城所有城门屯兵。领兵总数不多,但责任重大,类似清朝的京城九门提督。梁鸿自小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昼夜苦读,小小年纪,经书、诸子、辞赋等无所不通。梁让的同僚们都很羡慕他,都说梁鸿将来一定会有大成就。
王莽登基后,认定一些人是三皇五帝、先贤哲人之后,分别赐予爵号。王莽认为梁让是上古五帝之一少昊的后代,所以封他为修远侯,封地在北地郡(今甘肃庆阳)内。王莽新朝短命,几年后,天下大乱,梁让举家逃难,途中得病死去。梁让一死,家道中落,梁鸿母亲丢下年幼的梁鸿,改嫁他人。梁鸿举目无亲,幸亏父亲昔日的几位故吏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通过关系将他送入太学学习。
太学就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全国仅此一所。西汉初年,只有50名太学生,都是声名显赫的官宦子弟。汉昭帝时,太学生增至100人,王莽时增至10000人。在太学读书的太学生,全是贵族官僚子弟,个个穿戴阔绰,一掷千金。唯有梁鸿衣着破旧,经常为温饱发愁。这样,不免招来那些纨袴子弟的嘲笑和欺凌。但梁鸿基础好,天分高,对经史子集了熟于心,其他太学生远远不及。
梁鸿结束在太学的学业后,由于没有关系,就在长安郊区的皇家林苑——上林苑中牧猪为生。放牧之余,梁鸿依然苦读不辍。不料,屋漏偏遭连夜雨,一次意外失火,烧毁了梁鸿居住的小屋,大火还蔓延到邻家,烧坏了邻居的部分财物。梁鸿无钱赔偿,只好给邻家做苦工抵偿损失。
梁鸿虽然甘做苦工,但言行举止,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风度翩翩。附近村落乡亲见他举止不似常人,一问之下,才知梁鸿是太学的高材生。从此,人们都非常尊敬梁鸿,见面都称他“先生”“夫子”。人们有事向他求教,他总是耐心地给予帮助,一副谦谦君子之态。于是,梁鸿的君子名声很快传了出去,成为远近闻名的名士。
不久,梁鸿回到家乡,耕种自给,读书养性。但回到家乡不久,他的学问、人品很快显露出来。很多人慕名而来,争睹风采。许多乡绅豪富,见梁鸿已届而立之年,纷纷遣人前来提亲,争抢这位隐士为婿。梁鸿决心寻找一位志趣相投的妻子,对那些只羡慕梁鸿名声,但毫无才学的女子,一概加以拒绝。
二 不凡之女孟光
梁鸿所在扶风县有一户姓孟的人家,虽不是高门贵族家庭,然而依靠经商,聚积了不少钱财。孟家有一女儿,粗眉大眼,身材矮小壮实,肤色黧黑,“力举石臼”。孟女虽然其貌不扬,没有女子的娇美之态,但熟读经史,见识不凡。
有一次,一个落魄书生,饿昏在荒野,孟女发现后,将其背回家救醒,并精心调养,使其渐渐康复。书生对孟女的救命之恩非常感激,不在乎孟女的外貌,向孟女求婚。孟家父母都感到非常满意,但孟女却将书生数落一顿:“你们读书人,不缺胳膊不少腿,到处请托权门,企图不劳而获。你们得意时,正眼都不瞧我们;失意时,还痴心妄想娶豪门媳妇。我如果在这时候答应你的求婚,人家会说我趁人之危。你还是不要这样打算吧!”书生只好答谢她的救命之恩,怏怏而去。这件事一传开,乡里大为震惊,都佩服孟女的侠义,不少人前往求婚。邻县一豪富之家,有个不学无术的少爷,也前来求婚。孟女见是个纨绔子弟,更是一口拒绝。那个少爷恼怒之下,出言不逊:“我上门求婚是抬举你,凭我的财富,找一个漂亮媳妇难道还成问题吗?瞧瞧你那模样。”孟女毫不示弱,反唇相讥:“有钱就能买到一切吗?模样丑是天生的,你有钱就买‘俊’的,就是买不去我这‘丑’的。”县令的小舅子,自诩是个文雅的书生,也来碰碰运气。与孟女相见,开口夸赞道:“久闻姑娘高义,实在佩服!”孟女见他一副绣花枕头模样,讥讽道:“高义怎比高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我哪里值得您如此称道?”县令的小舅子一听,也悻悻地走了。
孟女几次拒婚以后,再也没有人敢登门求亲。父母担心地问她:“女儿,你到底要嫁个什么样的夫婿?”孟女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要嫁个像梁鸿那样的贤士!”父母叹了口气,摇着头说:“声名远播的梁鸿,怎么会娶你这样的丑丫头啊!”
三 举案齐眉,传世佳话
梁鸿听到这个消息,了解到孟女是个识见不凡的奇女子,认为正是自己所寻觅的妻子,于是请人来下聘礼。孟家人喜出望外,双方很快议定了嫁娶日期。孟家女儿知道后,心中自然非常高兴。
成婚之日,孟女打扮得花枝招展,头上珠宝金银,身上丝织衣服闪闪发光,脚穿青丝鞋,一路吹奏弹唱,风风光光地嫁过来。然而,婚后一连七日,梁鸿一言不发,也不同孟女行房。第八日早上,孟女来到梁鸿面前,恭恭敬敬地行过礼,对梁鸿说:“妾早闻夫君贤名,立誓非君莫嫁;夫君也拒绝了许多家的提亲,最后选定妾为发妻。妾深感荣幸!婚后,夫君默默无语,使妾诚惶诚恐。想必是妾犯了重大过失,如此,请夫君治罪。”
梁鸿说:“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妻子,能穿寻常麻、葛衣服,能与我同甘共苦,能够与我一起隐居到深山大泽之中。现在你却穿着丝织品缝制的衣服,涂脂抹粉,梳妆打扮,一副贵夫人模样,这哪里是我理想中的妻子呢?”
孟女听了,不但不恼,反而欣然作喜,说:“我这些日子的穿着打扮,并不是我的初衷。我只是想验证一下,夫君是否真是我理想中的贤士。其实妾早就备妥了劳作的服装与用品。”说完,孟光就将头发卷起来,穿上麻布衣服,架起织机,动手织布。梁鸿见此,又惊又喜,连忙走过去,笑容满面地对妻子说:“你是我梁鸿真正的妻子!”他怀着尊敬的心情,为妻子取名为孟光,字德曜,意思是她的仁德如同光芒般闪耀。
自从梁鸿妻子换上麻布衣服,亲自纺纱织布以后,夫妇互敬互爱,男耕女织,在家乡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很快,梁鸿、孟光夫妻远近闻名,许多士绅前来拜访。一天,当梁鸿像平时一样拿起书本时,孟光对他说:“妾早就知道夫君要遁世归隐,避开尘世的烦恼。但为何我们至今不走?难道夫君还要向世俗低头,委屈自己去入仕吗?”梁鸿说:“我是怕你惦念你的父母,所以不敢出走太远。”孟光说:“有夫君一人陪伴,我心足矣!”梁鸿说:“既然如此,贤妻说得好,此处无可留恋,我们即刻归隐。”于是,夫妻二人收拾行装,将必须的生活用品打包装点。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夫妻二人背着包袱,踏着未尽的月色,悄悄进入霸陵(今西安东北)山中,过起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在霸陵山深处,他们就着岩石,用枯树枝和茅草搭起能遮风避雨的草棚,在山谷中开垦出一片土地,种上小麦等作物。白天,他们共同劳动。夜晚,梁鸿就着火光,或诵读经书,或赋诗作文,或弹琴自娱。孟光或缝衣纳鞋,或夫弹妻唱,抒发他们对前代高士的仰慕之情和不为利禄所染的高洁品格。
夫妻二人虽然生活简陋,但礼仪不废。每当丈夫梁鸿回家时,妻子孟光就托着放有饭菜的盘子,恭恭敬敬地送到丈夫面前。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尊敬,孟光总是把盘子托得跟眉毛齐平,梁鸿也总是彬彬有礼地用双手接过盘子,然后夫妻二人愉快地共同进食。
不久,梁鸿夫妻隐居于此的消息被外人知道。经常有人慕名前往,有的向梁鸿请教经书中的疑难问题,有的去询问为人处世的哲理,有人则去请梁鸿出来为官主政,有人更是怀着好奇的心理去观看他们的生活情况。霸陵山已不是梁鸿夫妻生活隐居的世外桃源,因此,夫妻二人决定从地处人口稠密的关中搬往人烟稀少的关东地区继续隐居。
他们东出潼关,取道京师洛阳。看到洛阳城中巍峨、富丽的宫殿群,想到沿途所见老百姓生活的艰难,梁鸿不禁对刚刚建立不久的东汉有些不满与失望,他即兴作了一首《五噫之歌》,讽刺统治者追求享乐,浪费民力:
陟彼北芒兮,噫!登上高高的北邙山,噫!
顾瞻帝京兮,噫!俯览壮丽的帝王之都,噫
宫阙崔巍兮,噫!只见宫室连云遮日,噫!
民之劬劳兮,噫!都是老百姓辛劳的结果,噫!
辽辽未央兮,噫!老百姓的辛劳没有尽头,噫!
汉章帝刘炟得知这首歌后,龙颜大怒,传令各地捉拿梁鸿夫妻二人。梁鸿夫妻不得不改名更姓,跋涉千里,来到远离洛阳的齐鲁地区隐居下来。
过了几年,他们隐居的行踪被人发现,并最终传到朝廷。时光的推移,冲淡了汉章帝的雷霆之怒。汉章帝向齐鲁地方官吏传下圣旨,表示只要梁鸿愿意到朝中任职,以往攻击朝政的言行不予追究。梁鸿不愿入朝为官,当征召他入京的官吏来到时,他已偕妻离开齐鲁。
为了避免因不应皇帝之命而带来的麻烦,他们从齐鲁地区南下到了吴地(今江苏境内),改名换姓,住在当地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靠为人舂米过活。虽然生活异常拮据,但梁鸿夫妻气节不废,礼仪不改,依然保持举案齐眉的彼此恭敬之礼。
最初,皋伯通并没有留意到这个舂米人是何等人物。一天,他偶然看见孟光给梁鸿送饭,只见妻子恭恭敬敬地走到丈夫面前,低头不敢仰视,把装饭的盘子高举齐眉,请丈夫进食。皋伯通大吃一惊,心想一个雇工能让他的妻子如此守礼,那此人一定是个隐逸的高人。他立即把梁鸿全家迁进他的家宅中居住,并供给他们衣食。经过促膝相谈,皋伯通才知道,原来隐居他这里的,正是天下闻名、汉章帝正在征召的梁鸿隐士。
皋伯通热情款待梁鸿一家,承诺绝不泄露梁鸿的真实身份,以成全梁鸿夫妻的隐居之愿。梁鸿利用这段衣食不愁的宝贵时光,潜心著述,成书十余篇。
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和繁重的劳动,致使梁鸿积劳成疾,卧病在床。临终前,梁鸿对孟光和皋伯通说:“我听说前代的高士都是不择生死之地,随遇而葬。我既然死在吴地,就把我埋在吴地吧。”
梁鸿死后,孟光和皋伯通等人将其安葬在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的要离冢旁,并说:“要离断臂刺庆忌,是一个壮烈之士;梁鸿终身不出仕,是一个清高之士。就让他们二人长相依傍吧。”
安葬完梁鸿,孟光带着孩子北上,回扶风老家,后不知所终。
梁鸿去世后,皋伯通才将梁鸿隐居这里的消息告知四方百姓。梁鸿夫妇举案齐眉、互敬互爱一事,很快传播开来,并成为夫妻和睦互敬的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