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1) "0"
中华道德楷模·古代卷最新章节列表:屈 原 宁死也要热爱自己的祖国_白云涛 杨建 著_文化_【苍穹悦读】

屈 原 宁死也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书名:中华道德楷模·古代卷 作者:白云涛 杨建 字数:138813 更新时间:2019-11-27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公元前278),名平,字原,又自称正则,字灵均,家住今湖北秭归县。约公元前340年出生在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20多岁时,在楚怀王身边担任左徒高级文官职务,从此为自己祖国的兴亡奔走忙碌。他在国内积极推行政治改革,对外主张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因遭到佞官迫害,几上几下,几番被贬被流放,在楚国城池被秦国攻破的公元前278年端午那天,屈原在湖南汩罗江沉江殉国。魂伴亡国,忠贞不屈。

  一 鞠躬尽瘁,一心只为楚国能够强大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是七雄并存的时代。渐渐的,七国中的燕、赵、韩、魏等国因为国家内部改革的不顺利或者不彻底,使得国力日渐衰微。只有秦、楚、齐不断发展,成为了三足鼎立,势均力敌。三国之中的秦国,因为成功实行了商鞅变法,国家强盛,实力雄厚,已经构成对其他六国的严重威胁。此时,秦国也早有野心想吞并其他六国,完成统一霸业。屈原所生活的楚国虽然疆域辽阔,主镇南方,人口多,军备强,但尽管如此,也不可能是强大秦国的敌手。生长在楚国的屈原,一生对于自己的山河国土,有着深深的热爱与眷恋。故乡的鱼米把他养大,正是那种依山环水、林木茂盛、绝壁奇石的如画山水,渐渐培养起屈原强烈的爱家爱国的精神。在楚怀王身边担任“左徒”时,屈原深得楚怀王的赏识与信任。他年纪轻官位高,又出身富贵。按照常理,他满腹诗书,风流倜傥,完全可以养尊处优,不愁衣食地过他的富足日子,完全可以潇潇洒洒、安安稳稳地度过他平静的一生。然而未到而立之年,他却已经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楚国的前途,无时无刻不在记挂着百姓的安危。他不像纵横家那样的朝三暮四,也不像某些阴谋家那样的朝秦暮楚。在他心里满怀着的是改变国家命运,不受外来侵犯,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的远大政治抱负。所以,他积极主张与东方的齐国联起手来,共同抵御秦国。因此,在楚怀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接受楚怀王的委派,屈原出使齐国,非常顺利地订立了齐楚联盟,暂时可以制约住秦国,为楚国赢得休养生息的时间。屈原紧紧把握住了这个难得的时机,在自己的国家内部,积极推行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改革,主张选拔贤才能人来治理国家,积极颁布推行各项政策与法令。一个年轻人,他的这些政治主张很成熟并很有远见,尤其特别符合楚国百姓的利益,他的作为促进了楚国的日益强大和发展。楚国能有这样的人为它的强大在奔忙,又是多么难得,多么可贵!但因此也必然伤及到楚国一些封建贵族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嫉恨与敌对。当时,楚怀王叫屈原草拟国家法令,刚刚写好还没有来得及修改,上官大夫靳尚就硬抢着要看,遭到了屈原的拒绝。他因此恼羞成怒,就跑到了楚怀王的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是大王您叫屈原草写宪令,全朝上下没有哪个不知道,可是,每公布一条法令,屈原总是自夸是他的功劳,还说:‘除了我,是谁也写不出来的。’他这么说,根本就是不把大王您放在眼里。”不停地故意挑拨,不停地用谗言来诽谤屈原。目光短浅,耳软心活的楚怀王在不断被激发出来的盛怒之下,最终还是听信了靳尚的谗言,渐渐产生继而不断增加了对屈原的不满。加之还有从秦国派来的最臭名的连横派人物张仪,连进谗言。要知道,他来楚国的目的,就是要在楚怀王面进行前恶毒的挑拨,就是要挑起楚国的内乱,让秦国能够乘机吞并楚国。秦国小人与楚国佞官沆瀣一气,通过有蓄谋的离间,让楚王更进一步疏远了屈原。屈原带领群臣正在进行中的国家改革,也因为楚王的不支持,被迫半途而废。屈原因此被贬,远离了楚王。失去了屈原,楚怀王被秦国小人张仪几番愚弄,不但没能得到一寸土地,还彻底失去了与齐国的联盟。楚国因此被卷入了各国之间相夺相并的连绵不断的战争硝烟之中。为奸臣所害,屈原被贬为“三闾大夫”——管理宗族谱牒,管理祭祀和管理教育王族三姓(昭、屈、景)的子弟。屈原并没有因为自己被贬,就失去振兴祖国的信心。他再一次把复兴楚国的希望,全部都寄托在这些青年贵族弟子们的身上,十分尽心地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尤其特别注意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但是,这些青年贵族们在日后的所作所为,或失节或失志,完全辜负了屈原的谆谆教诲,让他大失所望。纵观历史,几乎每一朝每一代都有智慧超群、刚正不阿的清官涌现,他们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作用,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不可小觑。可悲的是,大多数的清官却都遭到当时统治阶级和社会旧势力的残酷迫害,使他们本来可以,也应该完成的丰功伟业毁于一旦。甚至于连他们本人,也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屈原也不能幸免,当年他开始参政的时期,正是他的祖国不断受到侵犯威胁,内忧外患接连不断的时期,偏偏遇到了嫉贤妒能的当权大臣靳尚和令尹子兰;遇到了那个爱他不成反生嫉恨的楚怀王的宠妃郑袖;遇到了心怀叵测的阴谋小人张仪;遇到了利令智昏、不明是非的楚怀王。面对如此众多的绊脚石、拦路虎,他奋力抵抗,已经拼得精疲力尽,又怎么可能有机会,让他的远大抱负得以实现呢?

  二 以身殉国,成为忠心爱国的典范

  屈原发奋振兴祖国的政治抱负,遭到了腐败的残酷打压,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遭到冷遇。楚国的情势也随着急转直下,怀着一颗忠心的屈原,早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曾经这样劝说楚怀王:“秦国是像虎狼一样的国家,狠毒奸诈,千万相信不得。”然而昏庸的楚怀王怎么可能听得进他逆耳的忠言?此后,楚怀王由于不断听信奸佞谗言,结果丧师辱国,作了俘虏客死秦国,落得个凄凉悲惨的下场。

  公元前的278年的春天,秦国军队攻陷了楚国的京都,大肆烧杀抢掠,尸横遍野,民不聊生。楚国亡灭时,攻破郢都的秦国大将白起,分析了楚国灭亡的原因:“楚王自傲国大,不树国家正气,大臣们只会谄媚奉迎,嫉贤妒能,良臣惨遭迫害,百姓心离,城池失修,这就是楚国灭亡的原因啊。”屈原想到自己不能为拯救危亡的祖国出力,心里已经是无比痛苦,更是无法承受楚国灭亡这样沉重的打击。他无比悲愤地写下了绝命诗《怀沙》:“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在这一年的端午,在长沙附近的汨罗江他沉江自尽。他要让自己的魂魄永远伴随守护自己的亡国,终年62岁。屈原的一生,虽然始终是郁郁不得志,却仍然顽强地与封建贵族势力进行不懈的斗争,不管处境有多么艰辛,也一刻都不放弃他的政治主张。他不顾惜个人的一切,心里总是牵挂着祖国的安危;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国家强大,他做了他所能够做到的一切努力,改革内政,选能荐贤,严明法纪,外联抗秦……

  为了楚国的国土、人民,屈原一生鞠躬尽瘁,死而无怨。中国人民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屈原,为了纪念他,每年端午节要吃棕子,要划龙船,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插上艾子和菖蒲草。这个习惯至今已经沿袭两千年。据说:因为屈原是被奸臣所陷害,艾子和菖蒲可以辟邪。插上这些东西不仅是对屈原的一种深切怀念,更是一种辟邪驱恶的象征。划龙船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往江里扔投棕子,是不要让鱼啃吃屈原的尸骨。为了纪念这位楚国的爱国者,人民想出了种种的纪念方式,纪念时间长达到两千年后的今天。这表示了人民对于屈原高尚道德情操的认可,表示了人民对于这位爱国者的崇拜与热爱,表示了人民对于屈原民族气节的肯定。可见,屈原在我们华夏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处于重要的地位。

  三 爱国情怀,与祖国热土同存在

  屈原用他的一生为自己所热爱的祖国奋斗不息,同时还用他的不朽诗歌来颂扬他的祖国,颂扬楚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敌精神。他在他的诗歌《国殇》里这样写道:“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迢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可以武,终刚临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满怀深情地歌颂祖国人民勇敢作战、壮烈牺牲的英雄气概,他的诗歌是战斗的号角,是英雄的颂歌!为了楚国,战士们虽然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是他们的魂魄是英雄的魂魄,他们的献身精神可以与天地同存。屈原用朴素的感情来歌颂士兵,歌颂战士,说明他的心始终与楚国人民紧密相连。《国殇》因此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不朽名篇。

  我们永远纪念屈原,因为他是宁死也要热爱自己祖国的光辉典范,是爱国的榜样。

  投江自尽以示爱国之心的屈原

  屈原纪念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