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文人眼中永远的德格

书名:天德格、地德格 作者:贺先枣 字数:61271 更新时间:2019-12-05

  德格,这片雪域祥瑞的土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总是充满灵气。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英雄格萨尔王,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英雄史诗,孕育了无数的英雄豪杰。这里创造了灿烂的康巴文化,留下了世界文化宝库“德格印经院”,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德格人。

  我到德格的时间不长,但走完了德格的村寨。除去培养自己作为一个行政领导应具备的农牧业生产知识、和为农牧民利益努力工作的基本素质之外,我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认识德格。我感受到了德格独特的魅力,试图从比较深的层次上来考虑,如何有效保护和利用古老的文化来为德格经济建设服务。但,我始终觉得就凭自己的这点阅历很难读懂德格。

  前不久,贺先枣同志同省、州一个作家采风团来到德格。他交给我一部他撰写的随笔散文《天德格、地德格》,并要我为这本书写个序。当时没在意,也没有多想,就一口答应了。读过书稿才后悔不该接受这个任务。一是因为贺先枣先生是我敬重的一位作家,我还很小时就读过他写的散文、小说。

  后来又因为工作上的接触,感受到他又是一个十分谦逊的人,对工作十分负责,特别能体谅基层的同志。二是他才能真正称得上老德格,青年时从学校毕业便生活、工作在德格这片山水间。他成为了一个德格人,从语言到生活习俗,除了他的外貌,谁也不会相信他是一个汉族人。

  他熟悉德格,了解德格。开初他也并不是为了今后要用笔来描绘德格,他只是像一个普普通通的牧民那样,把心贴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心与山水对话。他把自己的心交给了农牧民,从而赢得了农牧民的尊敬,他们把他当成自己人,有话对他说,有歌对他唱。他曾在一个牧业村当过工作组长,为两个才十多岁就戴上了富牧、牧主帽子的牧民奔走呼号,最终让这两个人得以平反做了很多的事情。

  当他离开这个村寨时,这里的家家户户都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酥油送来。他知道这一块酥油对生活困难的牧民意味着什么,他理解牧民,他不想收,但他又不能拒绝他们。他就从每家送来的酥油上割下一片,这一小块、一小块酥油集中在一起也有了十多斤。

  他把酥油带回康定,说是牧民送的,他的父亲骂他作恶。他说清了原故,他父亲笑了,说他做得对。直到今天,德格乡下有人也还记得他,对他有很好的评价。

  贺先枣先生在德格度过了他美好的青春年华,同样在这片土地上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他没有后悔他在德格的十几年时间。他热爱德格,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深厚的文字功夫,感受得他对德格文化的理解,感受得他对藏族人民所怀的深厚感情。面对贺先枣先生的文稿,我是个学生,在书稿里读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作为朋友,我不评说书稿的得与失,但我相信,这本书会受到德格人们和德格以外的人们的欢迎。我在这里真诚的祝愿贺先枣健康,并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