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可敌国的犹太人永远有一种近乎病态的不安全感,其源于对自己生存状况的深刻透视与思考,因为犹太民族历经过坎坷,他们为了不被吞没,往往聚敛巨大的物质财富,以此掌握居住国的经济命脉。但他们却不是重视金钱的民族,因为他们认为,金钱可以被带走、被剥夺,惟有知识才是一旦拥有永不流失的东西。
叫人没有第二种选择,这是犹太人对知识的敬仰。
要穿破谜雾,顽强地生存下去,最大的“护身符”就是知识和智慧,这是犹太人颠扑不破的真理。因此,犹太人从幼小教育、职业教育到成人教育,都形成了浓厚的氛围,似乎只有学到了知识,才是一个人在社会得以生存的不二选择。在教育孩子时,也很讲究方法,不是惟精神的,而是尊重人性的特点,注重物质的激励,比如为让孩子尝到知识也是甜蜜的。在儿童时期,他们便把蜂蜜滴在圣经上,让略谙世事的孩子去舔,以此尝到“知识”的甜蜜。这种风俗是一种非常正式的仪式,当孩子第一次走进教室上课时,都要得到一块干净的石板,石板上有用蜂蜜写成的希伯来字母和简单的《圣经》文句,孩子们一边诵读字母,一边舔掉石板上的蜂蜜。随后,拉比们分给他们蜜糕、苹果和核桃——所有这一切旨在使他们在学习上一开始就能尝到甜头。
到了成年的时候,父母就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其以“忍冻学习的西勒尔”为榜样。西勒尔年轻时,很想专心致志地研究《犹太教则》。可是,他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裕的金钱,他的愿望显得遥不可及,因为他实在太穷了。后来,他发现一个可以完成心愿的办法,就是先拼命地工作,然后用工钱的一半过活,另一半送给学校的看门人。前几天,西勒尔靠这种办法听了不少课,可是他的钱实在太少了,到最后他连一片面包也买不起。这时候,看门人坚决地拦住了他,不再让他走进学校一步。咋办?他便沿着学校的墙壁爬上去,然后躺在天窗边,静静地听教师讲课。安息日前夕,天寒地冻,冷风刺骨。第二天,学生们照常到学校去上课,屋外阳光灿烂,可是屋里却漆黑一片。学生们很纳闷,为什么那么暗。原来西勒尔躺在天窗上,身上积了一层白雪,已经被冻得半死了。从此,犹太人教育孩子都以西勒尔为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