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形成发展

书名:E眼臧地行(卷七)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 作者:万果 字数:88011 更新时间:2019-12-10

  西藏面具艺术最早就起源于吐蕃早期的本教文化,即民间原始祭祀和图腾崇拜之中,先在图腾拟兽舞蹈中产生了动物面具。据《西藏王统记》记载:在松赞干布颁布十善法典的庆祝大会上,“最大祛王,解闷娱乐,全戴面具,歌舞跳跃,或饰犀牛,或狮或虎,鼓舞曼舞,依次献技”。这说明早在公元7世纪以前,就产生了拟兽舞蹈及其面具。据藏文典籍记载,实际上公元6世纪朗日伦赞时期,藏族民间各种文学艺术已经有了相当发展,如古老的民歌从民间进人宫廷,本教“摇鼓作声”、“吹螺击鼓”、“木制鹿头带双角,纸糊牦牛面捏羊”的图腾拟兽舞蹈,也被吸收进民间综合性歌舞表演之中,由此产生了戴着人面的白山羊皮面具作民间艺术表演的形式。

  到公元8世纪赤松德赞时期,藏族民间歌舞、宗教艺术及百艺杂技表演,在历史上发展到一个高峰时期,特别是各种拟兽歌舞包括戴人物面具模仿生活进行表演的艺术比较发达。桑结嘉措医著《亚色》中记载,桑耶寺落成典礼时,臣民进行阿卓(古鼓舞......

免费试读已结束,支付¥3.00 购买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