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许杰先生

书名:在组织部的岁月 作者:郭子玖 字数:107351 更新时间:2019-09-10

  许杰先生是我国30年代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评论家,撰写出了《枉生女士》、《热天的路上》、《榴梿》等脍炙人口的文章,我与他的交往纯属一个偶然的机会,也就是这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才成为了不曾谋面的忘年交。

  那是一九八九年,文学界十分不景气,正是在这个不景气的年代,许老还是硬着头皮出版了一本文集,只是噩运难逃,出版的书籍十分难销,致使家中书本成墙。许老由此撰写了一篇随感,刊用在了《文汇报》上。当时,我担任校学生会主席,看到许老的文章后,便组织部分文学爱好者商议,倡导大家每人购买一本,算是我们对许老的一点心意,不想大家一致通过,并推荐我将信寄到《文汇报》。

  一周后,《文汇报》的编辑回信说,许老的文章刊出后,家中书墙已撤。尽管如此,但编辑部的同志还是将我们的信件转交给了许杰先生,而且在接到《文汇报》编辑回信不久,这位30年代的著名作家竟然给我们几位毛头小子回了信。说真的,当我们捧着这位89岁高龄、当代著名作家的亲笔回信时,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抑或是想得到许老的谆谆教诲、名师的指点,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我们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将校刊《学生会工作》上刊发的“上乘”之作邮寄给许老,请其斧正。

  尽管许老已是89岁高龄的人了,但他还是为我们复了信,谈了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再以后,我们又去了信,许老也坚持做到了有信必复。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成了忘年交。以后的每次去信,除了邮寄近期的作品外,还要交流思想,汇报自己在校的学习、生活及社会活动情况。许老的回信就像他做人—样,总是—丝不苟,该表扬的要表扬,该批评的要批评,绝对不会吝啬笔墨,充分体现了他关怀下一代的情愫和刚正不阿的为人。

  比如说,我在从事学生干部工作中,与学业发生了冲突,尽管自学效果倘好,但科任教师意见大,他在回信中既鼓励我要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全方位锻炼培养自己,又教我要分清主次,把握好—个度,不要因为学生工作而影响学业,同时要多给科任老师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又如,当时我已有数十篇文章见报,思想上产生了自满情绪,许老从我的文章和信函中了解到我的思想状况后,便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作文与做人是一脉相承的,要写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文章,首先得做好人,决不能有浮躁、自满和功利主义的思想。否则,其作品只能是山中竹笋,腹中空无,难成正果。在他的教诲下,我及时调整了心态,较好地处理了学习与社会活动、作文与做人之间的关系,使自己取得了连续四年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的优异成绩。

  1991年10月,完成四年学业的我被幸运地分配到家乡的一个红旗小镇从事办公室工作。当时由于工作繁琐,纯文学作品创作渐渐地少了下来,与许老的书信往来也少了。但许老的教诲却一直在鼓舞着我、激励着我。几年来,我不仅搞好了本职工作,而且业余创作了600多篇文章,并被《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党建研究》及《党建之声》等报刊刊用,与此同时编著了《青春颂歌》与《先锋颂》两本书稿。

  正当一个人快乐地游走在文学的边缘时,一件突如其来的事发生了。那是1993年12月的一天,在中学任教的哥哥打来电话告诉我,说他在《文汇报》上看到了许杰先生的卜告,那一刻犹如晴天霹雳,震得我两耳发聩,真不敢相信这就是事实,于是眼前一幕幕地闪现着有关许老的事来:《人民日报》上不久前刊登许老出版《文集》的消息在眼前闪过,许老不久前给我的亲笔回信在眼前闪过,一本保健杂志上不久前刊登许老健身之道的文章在眼前闪过……这—切的—切,怎么能让我相信呢?于是,我找来《文汇报》,一读再读了那则卜告,才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哥哥知晓我与许老的关系和感情,他告诉我:“久弟,你可以写一篇回忆性文章,把许老关心、爱护下一代的可贵品质讲出来,告诉更多的青年人,这也算是你对许老的一丝慰藉吧。”我心里也如斯地想,作为一名著名作家,能对我们小字辈细心教导,这在任何时期都是难能可贵的一种品质,而且许老的谆谆教诲,使我终身受益,许老的品质,一直感染着我。可以说,是他培养了我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是他培养了我爱憎分明、不畏险阻的可贵品质;是他感染了我,使我在创作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当时我借调到市级机关一单位工作,没有住房,过去的书信都存放在老家。

  为了真切的感受许老的亲笔回信,当天我专程回了趟家,翻箱倒柜,找出了为数不多的许老的亲笔信件,细细地品读静静地感受,不知不觉,泪水就盈满了眼眶并顺着脸颊濑濑地流了下来。那天夜里,我真正是情如潮涌,一个人伏案疾书,一气写出了4000多字的回忆文章——《回忆许杰爷爷》。可是,由于当时情绪不佳,文章写出来后连自己都不能信服和满意,于是便搁浅了。时至今日,我才又提起笔来,认真梳理了这段难忘的感情,以了却心中遗叹,慰藉九泉之下的许杰先生。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