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部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名著书系:唐诗三百首
(清)蘅塘退士 编 黄全彦 评析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文学作品
- 唐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丰富的内容、动人的意境、和谐的韵律、完美的形式,把中国诗歌推向很好时代。这些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富有情味的诗文佳作,读来朗朗上口,极富韵律感,是儿童学习古典文学的启蒙读物。古诗词的学习能促使他们建立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从而影响孩子人格的生长,情感的发展。儿童版《唐诗三百首》适合3-6岁儿童阅读,这个时期是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是古诗词学习启蒙学习的关键阶段。这本《唐诗三百首》完整收录300首唐诗,是适合亲子共读的启蒙读物;全部唐诗均有注音,有助于孩子自主阅读;注释、解读全面而详尽,让孩子对这些诗歌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并根据诗歌内容插入了大量的诗意图和意境图,帮助孩子对古诗画面感与韵律美的感知。这是一本真正为今天的孩子们着想的儿童版《唐诗三百首》,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唐诗三百首》。
31.5万字 | 完本
-
-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
傅斯年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文学作品
- 《傅斯年文集: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按照11个专题分为11堂课。这11堂课详细地介绍了叙语、泛论、诗部类说、楚辞余音、论伏生所传《书》二十八篇之成分、最早的传疑文人、贾谊、儒林、五言诗之起源等知识,是青年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一本权威读物。对中国上古至近代时期的文学史作了断代研究,论及诗、史、文、论,对某些专题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宏观上涉及文学史研究之方法论,颇具启发之效。
10.3万字 | 完本
-
- 论语·孟子
孔子 孟子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文学作品
- 孔子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论语》是其门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集子,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一部很好的语录体散文集。成书于战国初期。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轲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 《论语》《孟子》既是中国儒家思想很基本的经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名著。两书集中体现了孔、孟先贤的大智慧,是海内外读者了解中国儒家经典教义的精品之作。 《论语》《孟子》与《大学》《中庸》被合称为“四书”。 两千多年来,《论语》《孟子》先后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各地的读者,并被译成英、日等多国文等
21.8万字 | 完本
-
- 史记
司马迁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文学作品
-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中国历史,不能不读《史记》。
24.6万字 | 完本
-
- 寄小读者
冰心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文学作品
- 《寄小读者》收录了冰心创作的《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再寄小读者(之一)》《再寄小读者(之二)》和《三寄小读者》等一系列通讯。
这一系列写给小读者的通讯,表现出冰心对小朋友的热爱,表达了她对小读者的谆谆劝导和殷切期盼,不仅有助于小读者开拓视野,增长见闻,学习知识,鼓舞精神,而且对小读者的心智培育,心灵净化也大有裨益。
11.3万字 | 完本
-
- 拿来主义
鲁迅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文学作品
- 《拿来主义/鲁迅小全集》收录了鲁迅杂文专辑《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中的大部分文章。鲁迅的杂文,在现当代仍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他的杂文对现代传播中各种评论性文体的出现和影响,杂文创作题材、体裁、手段的开拓,对现代文语言运用的自由无拘、富有创造力的贡献,以及想象思维的逆向运用和正反结合可谓影响至深。
10.4万字 | 完本
-
- 西游记
吴承恩 | 文学作品
-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1]。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73.5万字 | 完本
-
- 徐志摩小说
徐志摩 | 文学作品
- 徐志摩的部分小说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所叙述的故事、所塑造的人物都是现实生活存在并为作者所熟悉的,这类小说在徐志摩为数不多的小说创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春痕》《老李》《家德》《珰女士》等,都是以作者的忘年交、同学、家仆、朋友等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创作而成的。
小说并不是徐志摩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但作者却尝试了多种不同的创作风格。《春痕》承袭了作者诗歌、散文的抒情特质,以诗的激情、散文式的笔触描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作者不惜笔墨,详尽描写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及居住环境,从而勾勒出两个鲜活的主人公形象,也渲染出一段几近完美的爱情。《两姊妹》《老李》则更多地体现了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更深层次的探索及对人物生存状态的冷静思考,在语言上则趋向于朴实、平直。而《死城》《珰女士》则可以被视为徐志摩小说创作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标志。在这两篇小说中,作者的情感倾向是显而易见的,《死城》寄寓了作者对封建军阀统治下穷困的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珰女士》表达的是作者对进步人士坚韧、不畏强暴的由衷称颂。同时,这两篇小说传达了作者一个强烈的意念,那就是对于那个历史阶段的社会黑暗、专制统治的控诉。可以说《死城》《珰女士》是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观察、思考更为理性的体现,在风格上迥异于其前期创作的小说。
虽然徐志摩的小说题材各异,风格不一,但又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注重环境描写,对人物的心理刻画细致入微,这正是其小说能够引人共鸣的一个重要因素。
9.7万字 | 完本